快轉到主要內容
background

🇵🇪秘魯旅行的教養反思:孩子的身分認同與文化陪伴

作者:百科媽媽

在 Arequipa 遇見墨裔美國女孩,她的故事讓我反思:如何陪伴混血孩子建立健康的身分認同?從台灣到墨西哥,從中文到西文,分享一位在墨台灣媽媽的跨文化教養心路歷程。

秘魯 Arequipa 教養反思 身分認同 混血兒 跨文化教養 台灣 墨西哥 雙文化 親子教育 文化認同 多語言 旅行感悟

🇵🇪秘魯旅行的教養反思:孩子的身分認同與文化陪伴
#


🤝 在 Arequipa 的相遇
#

在 Arequipa 參加 Ruta del Sillar 一日遊的路上,遇見一位同樣獨旅的墨裔美國女孩,相談甚歡,行程結束後我們一起去吃了午餐。

她是一位很有禮貌、溫柔的女孩,在美國女生中算少見,甚至有點略顯不自信。


💔 她的故事
#

聊天中我才知道,她的父母是墨西哥裔,但以非法移民身分去了美國,後來在那裡生活並生下了她。

因為父母一直想融入美國社會,便有點刻意疏離、甚至否定自己原本的墨西哥文化——或許是出於保護,也或許是不想讓孩子因出身感到被標籤。

但這樣的過程,卻讓她對「自己是誰」一直很困惑。


🌎 31 歲才開始尋找自己
#

她說,直到現在 31 歲,才透過旅行(特別是回到墨西哥與其他西語國家),慢慢找回那份歸屬與認同


🤔 我的自省
#

她的故事讓我不禁自省——

我女兒 Kia 會不會也有一天,對自己的身分(台灣、墨西哥混血)感到困惑呢?

我想這是需要長時間、用心陪伴的課題


🌏 我們的跨文化生活
#

從她出生開始,我就和她說中文。

疫情那兩年我們回台灣生活,她在那裡:

  • 🏫 上了幼兒園
  • 👨‍👩‍👧 認識了家人朋友
  • 🏮 過春節、中秋、端午

回到墨西哥後,我們也持續:

  • 🎉 一起慶祝墨西哥與華人節日
  • 🍜 吃兩地的食物
  • 🗣️ 說三種語言(中文、西文、英文)
  • 📚 中文共讀(聊天)時間,從沒中斷過

💬 那一晚的視訊對話
#

那天晚上,和 Kia 視訊時,我問她:

「你覺得自己是哪裡人?」

她笑著回答:

「我是台灣人,也是墨西哥人,兩個都是。」


💛 那一刻的欣慰
#

那一刻,我真的很欣慰。

至少目前,她的心是穩定的

也許是因為我身為在墨的台灣人,自己先學會敞開去擁抱墨西哥的熱情文化,同時也以講中文感到驕傲


🌱 身分認同最好的養分
#

或許,這就是身分認同最好的養分吧——

父母自己先能自在地愛兩個文化,孩子自然也能安心地屬於兩個世界。


💭 給在異鄉養育孩子的父母
#

如果你也在異鄉養育著混血孩子,或許這些經驗能給你一些參考:

✅ 不要否定任何一方的文化
#

  • 兩邊都是孩子的根,缺一不可
  • 不需要「選邊站」,可以同時擁抱

✅ 語言是文化的鑰匙
#

  • 堅持使用母語,即使環境不支持
  • 語言不只是溝通工具,更是文化認同的載體

✅ 慶祝兩邊的節日
#

  • 讓孩子感受到兩種文化的豐富性
  • 節日是建立歸屬感的重要時刻

✅ 父母的態度是關鍵
#

  • 孩子會從你身上學習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分
  • 你對文化的愛與驕傲,會成為孩子的力量

✅ 給予時間與空間
#

  • 身分認同是一輩子的課題
  • 不同年齡階段可能有不同的困惑
  • 保持開放的對話,陪伴他們探索

🌈 結語
#

身分認同不是非黑即白的選擇題,

而是一道豐富的彩虹 🌈

願每個在兩個世界之間的孩子,

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,

自在地綻放。


獻給所有在異鄉努力的父母,以及正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們。 💛

我們都值得擁有完整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