🇵🇪 秘魯 Day 15|Arequipa 白色之城・Ruta del Sillar 白色火山岩之路
探索 Arequipa 白色之城的靈魂!參觀 Ruta del Sillar 白色火山岩採石區、Yanahuara 眺望三座火山、Cañón de Añashuayco 峽谷巨大岩壁、Quebrada de Culebrillas 天然峽谷與前印加岩刻。了解 sillar 火山岩如何造就整座城市的建築!
🇵🇪 秘魯 Day 15|Arequipa 白色之城・Ruta del Sillar 白色火山岩之路#
今天報了一個在地團(秘魯的團都是英/西文雙聲道 👍,導覽相當專業),要看看造就 Arequipa「白色之城」的石頭究竟從哪裡來!
Ruta del Sillar 是整座城市的靈魂之路——這些白色與粉紅色的火山岩,就是 Arequipa 建築的主要材料來源。
✅ Yanahuara — 眺望三座火山#
這裡是 Arequipa 第二老的建築區,也是欣賞(拍照)三座火山的絕佳位置。
在這裡和一戶巴西家庭團員小聊了一下,才發現西文的好用,不只能略懂義大利文,連葡萄牙文也能聽懂一點耶 😆(只有一點點)
畢竟西、法、葡、義和羅馬尼亞語都是拉丁語的後代,彼此有不少共通點😁
🌋 三座火山的 Quechua 名字#
導遊一路講解著 Arequipa 三座火山的 Quechua 名字來源:
- Misti = Lord(領主)
- Chachani = Brave / Soldier(勇士)
- Pichu Pichu = Peaks / Mountains(群峰)
🚂 天價觀光列車#
途中還看到一條鐵路,據說那是從 Arequipa 經 Puno 到 Cusco 的觀光列車,票價高達 6000 美金 😳!
嗯……我還是搭車慢慢玩、慢慢拍照就好 😂
✅ Cañón de Añashuayco(亞尼修艾科峽谷)#
這裡是最著名的採石區之一,壯觀的白色岩壁與巨大人工切面非常震撼。至今仍有許多工匠在這裡手工開採 sillar。
🪨 關於「Sillar」#
來源:由火山灰長期壓縮與冷卻形成的多孔岩石,質地輕盈、保溫性佳。
用途:自殖民時期以來,Arequipa 大多數教堂與歷史建築皆以 sillar 建造,例如:
- 阿雷基帕大教堂(Catedral de Arequipa)
- 聖卡塔利娜修道院(Monasterio de Santa Catalina)
特點:白色岩石在陽光下閃耀,使整座城市呈現出明亮銀白的光澤。
📸 雕塑與建築#
園區內還有許多雕塑供遊客拍照,甚至有仿 Petra(佩特拉古城) 風格的建築 🤪
🪶 Quebrada de Culebrillas(庫雷布里亞峽谷)#
這是一條由火山凝灰岩(sillar)經長期風蝕與流水侵蝕形成的天然峽谷。
過去這裡曾是一條河流。兩側岩壁高聳蜿蜒,因此得名「Culebrillas」,意為「小蛇般的地方」。
步行約 20 分鐘即可走完,難度 0、拍照效果 💯。
🎨 前印加時期岩刻#
峽谷內還能看到多處前印加時期的岩刻(petroglifos),描繪人物、動物(如禿鷹 Cóndor、羊駝 Alpaca)與象徵性圖案。
老實說我眼神不太好,看不太清楚 😅
🪨 Pacheta 石塔 — 向 Pachamama 許願#
這裡還看到許多人疊起的 Pacheta 石塔。
據說石頭疊得越高,Pachamama(大地之母)越快實現你的願望。
我也不免俗地疊了一座,希望——
1️⃣ 世界和平。健康平安。
2️⃣ Podcast 節目《米娜和托比的百科迷宮》能被越來越多孩子和家庭聽見——寓教於樂,開心學習,讓知識成為生活裡的一部分 💛
📸 想看更多照片嗎?#
點擊下方連結查看更多精彩照片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