秘魯🇵🇪安地斯山脈必吃料理-Cuy烤天竺鼠
天竺鼠車車那麼可愛,怎麼能吃?但在秘魯安第斯山脈,Cuy 烤天竺鼠是神聖的祭品與傳統美食!從印加文化到《最後的晚餐》秘魯版,一場穿越千年的飲食文化體驗。
秘魯🇵🇪安地斯山脈必吃料理-Cuy烤天竺鼠#
你家寶貝看過《天竺鼠車車》嗎?
那群圓滾滾、萌度爆表的小傢伙,真的超可愛對吧?🥰
不過你知道嗎?天竺鼠的英文是 guinea pig,但它其實既不是從 Guinea 來的,也不是 pig(豬)!😂
🐹 天竺鼠的起源#
事實上,天竺鼠🐹原產於秘魯的安第斯山脈。
早在古代就被人類馴化成家畜,不只是可愛的寵物,更是當地人用來食用與祭祀的重要動物呢!
在秘魯許多古文明裡,都能找到天竺鼠(西文 cuy)的蹤跡。
像在 Nazca 的儀式中心 Cahuachi、以及 Chimú 帝國的考古遺址中,都曾發現天竺鼠的骨骸與陶器造型,顯示它早已是宗教與日常飲食的一部分。
🎨 秘魯版〈最後的晚餐〉:主菜竟然是天竺鼠?!#
在秘魯的教堂裡(例如庫斯科主教座堂、利馬的聖多明哥教堂 Santo Domingo),你會看到一幅非常特別的《最後的晚餐》。
耶穌與門徒圍坐桌前,桌上那盤主食……竟然是 烤天竺鼠 cuy!
聽起來像惡搞?No no no——這其實是在祈福!🙏
🖼️ 馬可斯·薩帕塔的文化融合#
這幅畫是 18 世紀由印加後裔畫家 馬可斯·薩帕塔(Marcos Zapata) 所創作。
他接受過歐洲宗教藝術訓練,卻巧妙地把西方信仰與印加文化融合:
- 耶穌與門徒穿著印加傳統服飾
- 手中拿的飲料不是葡萄酒,而是秘魯國民飲料-紫玉米汁 Chicha Morada
- 連背叛者猶大的臉,都被畫成征服印加的西班牙人——皮薩羅(Pizarro)
而桌上的那盤 cuy烤天竺鼠,則象徵「最珍貴的祭品」。
🙏 神聖的供品#
在安第斯文化裡,天竺鼠不只是食物,更是獻給**神明、祖靈與大地母親(Pachamama)**的供品。
能在節慶與重要儀式上吃到 cuy,象徵神聖與祝福。
所以當薩帕塔把 cuy 放進《最後的晚餐》,其實是在說:
「這是我們的基督,也是我們的文化。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神。」

🍽️ 那麼,Cuy 是怎麼吃的呢?#
在秘魯不同地區,烹調方式各有風格:有油炸、塞餡、炭烤等版本。而在庫斯科(Cusco),最經典的做法是「烘烤式 Cuy」。
👉 步驟大致如下:
1️⃣ 清洗、去毛、開肚。
2️⃣ 以大蒜、孜然、辣椒(ají panca)與花生醬醃製。
3️⃣ 塞入香草或藥草。
4️⃣ 整隻放進烤爐慢烤至表皮金黃、油脂滲出、肉質Q彈。
🔥 祭祀姿態的擺盤#
烤好的 cuy 有時擺成「跪姿」或「展翅狀」,象徵向神明獻祭的姿勢——這種擺盤形式,其實源自古印加的祭典儀式。
我們為了吃這隻,可是足足等了一個小時呢!🤣結果一入口——外皮酥脆、香料濃郁,味道有點像介於烤鴨與雞之間。

😆 所以來秘魯要不要吃 cuy?#
必須吃,一定要吃!
(食用之前我跟你一樣,壓根兒不敢想🤣)
但真的吃下去之後,你會發現——那不只是「挑戰勇氣」,更像是一場穿越千年的文化體驗。(再怎麼說也比吃蜈蚣好100倍吧😅)
💬 後記:#
我把烤天竺鼠的照片傳給寶貝女兒 Kia,她差點哭出來😢:「媽媽怎麼能吃這麼可愛的動物~」
我只好趕緊安撫她:「這是秘魯的傳統食物喔,是祈福的象徵!」
所以呢……她這次沒來是對的,媽媽自己體驗就好 🤪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