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轉到主要內容
background

🇵🇪 秘魯 Day 9|Maras 馬拉斯山地鹽田+Moray 圓形梯田遺址

作者:百科媽媽

從熱水鎮返回聖谷,探索壯觀的 Maras 山地鹽田與 Moray 印加農業實驗室。3000 多個手工鹽池、15°C 溫差梯田、海拔三千公尺的海螺化石,還有即將挑戰的天竺鼠美食!

秘魯 Maras 馬拉斯鹽田 Moray 圓形梯田 印加 聖谷 Ollantaytambo 天竺鼠 cuy 化石 板塊構造 農業實驗室 旅遊

🇵🇪 秘魯 Day 9|Maras 馬拉斯山地鹽田+Moray 圓形梯田遺址
#

今天從熱水鎮搭火車返回 Ollantaytambo,繼續探索印加聖谷的兩個經典景點:


✅ 瑪拉斯鹽田(Salineras de Maras)
#

是世界上最壯觀的「山地鹽田」之一。鹽田的歷史可追溯至印加時代(甚至更早),至今仍維持著傳統的手工採鹽方式。

鹽水的來源不是海洋,而是山腰上一條天然鹽泉(salty spring)

鹽泉水透過人工開鑿的細小水道分流,注入山坡上的 3,000 多個梯狀小鹽池。整個採鹽過程如下:

1️⃣ 鹽泉水經渠道分流入各鹽池。

2️⃣ 在高原乾燥而強烈的陽光下自然蒸發。

3️⃣ 留下雪白的鹽晶層。

4️⃣ 當地家庭手工收割、曬乾、裝袋販售。

這些鹽池至今仍是社區居民的世襲財產,遠遠望去,一整片山谷閃著白光,美得像雪地一般。✨

Maras 鹽田全景 - 3000 多個梯狀鹽池

鹽池中的鹽晶層


🍫 鹽製巧克力大採購
#

在當地人的推薦下,我們試吃了用 Maras 鹽製成的各種口味巧克力與香料調味料。結果大家人手(不只)一袋,買瘋了😆——每一種口味都想帶回家!

Maras 鹽與鹽製品

Maras 鹽田的水道系統


✅ Moray(摩萊)梯田遺址
#

是一組壯觀的同心圓形下陷式梯田,被認為是印加人設計的「農業實驗室」。

這裡的構造非常巧妙:

  • 圓形層層向下延伸,
  • 最上層與最底層的溫差竟可達 15°C

印加人利用這樣的氣候梯度,在不同高度試種各種作物,觀察生長差異,堪稱古代的「高山版溫室試驗場」。厲害吧💪

Moray 同心圓梯田全景


🎭 天然劇場
#

導遊說,早年村民(他自己就是)常在這裡舉辦節慶、戲劇與聚會,由於地形呈碗狀,回音效果極佳,整個空間就像一座天然劇場

直到 1990 年代,這裡才被政府收歸國有。目前僅允許兩種活動能在此舉辦:

1️⃣ 拍電影(例如《Transformers: Rise of the Beasts》變形金剛:野獸崛起,就在這取景 🎬)

2️⃣ 傳統印加儀式(也為觀光活動所用)

就說秘魯政府觀光財賺很大啊😝


💡 一個未解之謎
#

據推測,Moray 的同心圓形窪地可能原本就是天然地形,後來被印加人加以修築、改造成梯田。甚至有一種假說認為,它可能是隕石撞擊形成的坑洞,印加人發現後因地制宜,利用這個「天坑」進行農業實驗。至今仍沒有定論。


🐚 意外的發現:海螺!
#

導遊在現場竟撿到一顆小小的海螺

怎麼會在海拔三千多公尺的山區出現?🤔

我都想懷疑導遊偷偷從口袋撒一把海螺在哪個特定位置了🤣

Moray 的海螺滿地都是
#

🌍 言歸正傳:
#

這其實可以用地質學來解釋,

根據板塊構造與造山運動理論(Plate Tectonics),安第斯山脈原本位於海底,是南美板塊與納斯卡板塊擠壓上升形成的。因此在某些高山地層中,確實能找到古海洋生物化石。

這也與達爾文在《物種起源》中的觀察一致——地殼運動會使海底地層隆起成山,而海洋生物的遺跡因此被帶到了高處。

所以,那顆海螺不但不是外來物,反而是地球演化的見證者之一 🤩


🐭 回到庫斯科:挑戰 cuy(天竺鼠)!
#

結束一天的行程後,我們回到庫斯科留宿一晚。既然都來到安地斯山脈了,當然要挑戰當地最經典的美食——cuy(天竺鼠)!🐭🍴

蛤?這麼可愛真的要吃嗎?答案是——要!而且必須吃!😂

下篇來揭曉:為什麼來秘魯一定要吃 cuy!敬請期待 👀